为破解非机动车治理难题,冶金园(锦丰镇)创新实施“三栖治理”工程,通过“空间重构、资源再生、协同共治”三维发力,实现从“无序停放”到“有序生态”的华丽转身,打造有温度、有精度、有活力的城市治理新范式。
一是空间重构,智能规划打造便民泊位网络。首创“泊位画像”技术,运用热力图分析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对永新路、合兴路等12条主干道实施“手术式”改造。开发“潮汐泊位”系统,在菜场、学校周边设置可变式停车区,早市时段增加30%泊位容量。今年累计修复破损泊位156个。
二是资源再生,循环经济破解僵尸车困局。建立“僵尸车”三级分类处置机制,对可修复车辆实施“焕新计划”,联合电动车商户建立维修基地,累计修复车辆68辆。探索创新“电子标签”管理制度,实现从销售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追溯。今年累计清理僵尸车3辆,释放公共空间50㎡。
三是协同共治,商户联盟构建文明生态圈。成立“非机动车治理商会”,与电动车商户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推行“三定两统一”管理(定区域、定时间、定标准,统一朝向、统一标识)。建立“商户积分制”,对主动劝导乱停放的商户给予广告登记服务加分,累计发放积分奖励1200分。开展“最美车行”评选,设置红黑榜公示屏,商户违规率下降67%。创新"小手拉大手"模式,联合学校开展“非机动车文明使”活动,带动家庭参与治理,市民满意度达96.3%。
通过“三栖治理”,园镇非机动车乱停放投诉量同比下降74%,泊位周转率提升2.3倍。下一步将推进“非机动车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实现泊位导航、违规预警、信用积分一体化服务,让非机动车治理成为展现城市文明的流动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