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区)、街道,各相关单位:
为切实做好2025年度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江苏省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苏州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相关法规、规划及文件要求,我局编制了《张家港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经波音真人app下载_亚洲十大信誉平台-官方赌场:批准,现将《张家港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张家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5年7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张家港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做好我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效防范地质灾害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江苏省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苏州市2025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等相关法规、规划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波音真人app下载_亚洲十大信誉平台-官方赌场: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市委、波音真人app下载_亚洲十大信誉平台-官方赌场:和省自然资源厅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落实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防灾责任,防、减、救全链条协同发力,以更强烈的问题导向和更有力的针对性举措,持续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行动,不断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化解灾害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灾害损失,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环境。
二、防治总体形势
(一)2024年度地质灾害情况
2024年,全市统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未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险(灾)情,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地质灾害现状
目前,我市范围内无地质灾害隐患点,但在凤凰镇和金港街道等低山丘陵地区存在7处不稳定斜坡。
(三)天气气候趋势预测
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夏季(6-8月)总降雨量较去年略偏少,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预计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梅雨量较历史常年雨量略偏少。今年汛期局地强对流天气(雷雨大风、强雷电、短时强降雨等)发生频次较常年持平。全年有2~3个台风影响我市,其中可能有1个北上台风对我市有较重影响。
(四)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综合分析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特征,结合气候状况趋势预测,预计2025年我市地质灾害总体趋势与常年基本持平。汛期强降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段,凤凰镇和金港街道等低山丘陵地区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
三、重点防范区域和时段
(一)重点防范区
凤凰镇和金港街道的部分山体为重点防范区。
(二)重点防范期
汛期是全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6月至8月,特别是连日降雨、短时强降雨、暴雨和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段,应重点防范。非汛期强降雨、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时段,也应重点关注。地质灾害防治重要区段内的工程建设活动以全建设周期为重点防范期。
(三)重点防范对象
不稳定斜坡和通过精细调查划定的重要区段,集镇、学校、医院、厂矿、市场、工地等人员聚集区,农村房前屋后切坡,在建公路、铁路、水利等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低山丘陵区交通干线沿线、旅游景区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的周边区域等,均属重点防范对象。
四、防治重点工作
(一)扎实开展年度地质灾害“三查”和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
要在地质灾害风险隐患拉网式排查基础上,聚焦重点防范区和重点防范对象,紧盯重点防范时段,组织专业精干力量扎实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工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强化组织协调和指导监督,与发改、气象、应急、住建、交通、水务、民族宗教、教育、园林、城管、农业农村、文广旅、铁路、城投等部门(单位)加强排查巡查成果的信息共享,落实巡查工作信息化,统筹做好年度地质灾害“三查”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分工方案》(苏政办发〔2011〕163号)要求,认真组织本行业、本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排查和巡查,落实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波音真人app下载_亚洲十大信誉平台-官方赌场:做好重大基础设施涉灾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按分工做好公路交通设施、铁路交通设施、重大市政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重大水运等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涉灾风险隐患排查,科学研判地质灾害影响情景下的发展趋势,为重大基础设施防灾减灾夯实基础。
(二)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区更新调查
要做好1:1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成果的集成应用,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风险区更新调查,进一步核定地质灾害隐患及风险区分布及威胁范围、风险等级。完善更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区划成果,为“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更新等提供依据。
(三)不断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不断深化群专结合的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健全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预警、气象风险预警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相关镇(区)街道要坚持发挥群测群防的基础性作用,遴选补齐配强群测群防员队伍,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大力推进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对于已完成工程治理的项目,要督促实施单位做好水文年监测工作。强化自然资源、应急、气象等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和联动机制,拓宽直达防灾一线的信息发布渠道。
(四)持续强化汛期值班值守和信息报送
相关镇(区)、街道要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须按相关要求到岗到位,24小时保持通讯畅通。进一步落实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确保在恶劣天气、夜间等特殊条件下,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知到村到组到户到人。要建立完善地质灾害信息速报机制和汛期“零报告”制度,切实落实重大突发事件限时报告要求。
(五)全面加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力度
要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把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乡村振兴、城市更新、重大工程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效削减隐患存量。对风险程度高、治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不稳定斜坡及时进行治理,彻底消除隐患;对治理措施相对简单的不稳定斜坡,可采取投入少、工期短、见效快的排危除险措施;对治理技术不成熟或成本过高的不稳定斜坡,采取避险搬迁措施降低灾害风险。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的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对已完成治理的隐患点要强化动态跟踪监测,确保防治工程长期有效。
(六)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相关镇(区)、街道、有关单位要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有关规定,积极做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对可能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建设工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治理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应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要做好开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的成果运用和监督管理,做好区域评估成果的更新扩容,成果更新中可全面考虑纳入最新用地计划,适当扩大区域评估范围。同时及时将区域评估成果纳入全省统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域评估查询服务系统”中,加大力度推进区域评估成果在批次用地审批中的应用。
(七)全面开展基层人员宣传培训行动
相关镇(区)、街道要强化提升基层防灾减灾、预警防御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要求,组织开展地方党政干部、基层防灾责任人、群测群防员和受威胁群众、防治单位从业人员、基层专业技术队伍培训,提升基层相关人员在常态情况和极端天气气候条件下的防范应对能力。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做好科普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识灾避险能力。
(八)全面启动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终期评估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终期评估工作,认真总结分析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重大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进展、规划实施成效、主要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等,2025年底前形成终期评估报告。在此基础上,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实际情况,部署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要充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系统谋划部署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交通、水务、住建、教育、民族宗教、城管、农业农村、文广旅、应急、气象、城投等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联动协同机制,做好相关行业领域的防治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全程监管
相关镇(区)、街道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注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其他重要工作的协同和融合。对因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人为活动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落实防治责任。
(三)严格制度落实,强化监督检查
要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做好年度群测群防、“三查”、险灾情速报、工程治理、监测预警等工作。严格按照各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地质灾害防御响应方案的各项要求,落实好“防”和“救”的分工与协调配合机制。汛期严格遵守值班值守、汛期“零报告”等制度,确保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不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落实情况专项督查检查,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领导不力、推诿扯皮、失职渎职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附件:张家港市不稳定斜坡明细表
张家港市不稳定斜坡明细表
序号
野外编号
位置
经度
纬度
变形趋势
稳定性
风险等级
1
ZJG002
金港街道高峰墓区东北侧
120°22′15.540″
31°57′17.500″
崩塌
基本稳定
低
2
ZJG005
金港街道镇山西路西侧
120°22′41.540″
31°57′15.640″
崩塌
基本稳定
低
3
ZJG007
金港街道港区小学南侧 700 米
120°23′3.180″
31°56′14.450″
崩塌
基本稳定
低
4
ZJG009
金港街道金港基督教堂
120°23′22.970″
31°55′58.130″
崩塌
基本稳定
低
5
ZJG010
金港街道北山村委会南侧 400 米
120°23′35.100″
31°56′0.720″
崩塌、滑坡
基本稳定
低
6
ZJG011
金港街道香山风景区东南门东侧 120 米
120°23′34.460″
31°55′26.630″
崩塌
基本稳定
低
7
ZJG018
凤凰镇鸷山寺西北侧 200 米
120°36′43.050″
31°45′50.290″
崩塌
基本稳定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