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以来,张家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节点为纽带、以创新为引擎,立足工作实际,打造“法润自然”普法宣传品牌,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锚定关键节点,打造特色普法品牌
将法治宣传与重要节点深度融合、有机串联,形成系列化、常态化的自然资源领域普法宣传矩阵。世界地球日期间,通过融媒体小记者研学采访、公益集市、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化主题教育,让群众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法治理念;全国土地日聚焦“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主题,组织“土地普法小课堂”走进校园学堂、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发放定制普法手册,解读政策法规,让土地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测绘法宣传日突出国家版图意识,引导市民群众规范使用地图,维护地理信息安全,让专业法律知识变得可感可及。依托重要时间节点,紧扣群众法治需求,坚持“分层分类分众”量身定制专属普法载体,把普法课堂搬到群众身边,有效增强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
创新传播形式,拓宽普法覆盖范围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让普法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互动”,让法治宣传走进群众日常。加强线上线下互动普法,开展自然资源知识有奖问答,举办自然资源主题绘画摄影比赛、游戏互动等趣味活动,发放普法文创产品,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在局机关办公区域、行政审批大厅、基层自然资源所等场所设置法治宣传栏、张贴法治宣传标语,展示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打造具有自然资源和规划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文化作品创作与传播,拍摄制作“拿地即开工”以案普法短视频、《老吴,在哪?》耕地保护宣传视频等,撰写发布以案释法案例,进一步增强法治文化感染力和影响力。
聚焦成果转化,筑牢依法治理根基
紧贴群众需求,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普法宣传,重点宣传耕地保护知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送法入企,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等重点企业,开展建设项目规划审批等法律法规专项普法宣传,介绍相关助企政策,对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五年深耕,法治信仰浸润人心,群众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汲取”,法治精神正深度融入自然资源保护的各领域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