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张家港市教育局 > 政务服务 > 文化教育 > 中小学教育

匠心润港城 劳动育新苗 | 张家港市2025年中小学劳动周全景实践纪实

来源:张家港市教育局发布时间:2025-08-01 09:21:30访问量:字体

为落实《苏州市建设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日前,张家港市中小学以“多元实践砺心智,五育融合向未来”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周活动。从非遗传承到社区服务,从田间耕作到职业体验,十余万学子在真实场景中体悟劳动价值,绘就港城劳动教育的生动图景。

非遗技艺在校园焕发新生机。锦丰中心小学学子走进文化馆探索传统工艺,在葡萄架下感悟“耕耘有甜”的滋味。城北小学的“小工匠”研磨香料,塑形古法香牌,让千年技艺在指尖流转。乐余中心小学亲子家庭以超轻黏土复刻青花纹样,让文化基因在协作中代代相传。

“志愿红”的身影,已成为城市文明中一道亮丽的底色。妙桥小学的“环保小卫士”积极清洁街道,以实际行动守护家园的整洁。徐市小学的志愿者们不畏烈日,认真擦拭公交站台,铲除顽固污渍,擦亮了“家乡之窗”。第一中学东校区的学生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传递城市的温暖。在范庄花苑社区,张家港市实验学校的学生分头行动,宣讲安全知识,清扫社区角落。南沙小学开展了图书分类、防溺水宣传、街道清洁等一系列校外实践活动,让责任意识在服务中深深扎根。

泥土的芬芳中,深植着生态理念与劳动品质。乘航小学在种子博物馆精心绘制“种子图鉴”,以艺术笔触记录生命的奇迹。德积小学太字校区的学生走进田野,挖土豆、除草,在泥土与汗水中深刻体会耕耘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常青藤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学生探访千亩丰产方,观摩袁隆平院士的巨型水稻实验田及无人驾驶农机的精准作业,在科技农业的场景中领悟“粒粒皆辛苦”的现代内涵。

家庭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课堂。崇真小学创新构建“四童”劳动网:“收纳师”巧理衣被、“烹饪师”包馄饨炒菜、“清洁员”刷洗除尘,让生活技能在实践中提升。凤凰中学扎实推进家庭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等日常家务。后塍学校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清洁员”自主规划清洁流程、“小厨师”参与美食制作,在亲子协作中增进默契与成就感。

真实岗位历练职业能力与责任担当。中兴小学的学生穿上消防服,走进保税区消防中队,亲身体验灭火救援的全过程。第三中学的学生参与消防中队的负重训练,深刻体悟“平凡英雄”的坚守与勇气。沙洲中学的学子,在模拟法庭上身着法袍,生动演绎庭审过程,让法治意识在角色扮演中得以筑牢。塘市初级中学的学生在高温车间里清点零件,汗透衣襟之际,感慨“原来每一分钱都浸透着汗水”。

张家港市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让劳动教育浸润成长。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组织“非遗榫卯”“稻田插秧记”活动。江南农耕文化园开展“我是小村长”深度农事体验。香山双山旅游度假区推出“香山寻韵·巧手织舟”竹编体验,学生亲手编织精巧竹编小船,感受传统工艺之美。乘航小学将丰收义卖所得化作爱心传递。

我市各校累计开展劳动实践项目252个,实现学生全覆盖、家庭参与率达95%,构建起“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闭环。

今夏的劳动汗水,已沉淀为港城学子生命的厚度。当塘市初级中学的学子在父母岗位上读懂“无言的守护”,当南沙小学的学子走进社区发放防溺水手册守护生命安全,劳动教育已超越课堂,成为港城青少年生命成长的必修课。未来,张家港市将持续拓展劳动教育内涵,让奋斗之光在港城未来熠熠生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点击收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