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首篇全景展示港城劳动教育火热图景后,我们再次聚焦2025年张家港市“劳动周”的纵深实践。当传统劳作拥抱现代科技,当田间课堂融入生态守护,当非遗传承邂逅童心创造,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劳动教育新样态正在港城校园内外蓬勃生长。让我们一同探访这些闪耀着智慧与温度的劳动现场。
劳动教育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汗水闪耀智慧的光芒。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双语研学里的“硬核”农业,外校学子走进长兴家庭农场,化身“甜蜜战队”与“饲育先锋”。他们手持糖度仪精准检测水蜜桃甜度,解读“纸袋是水果防晒衣,糖度是阳光计量器”的科技密码。中英双语解说巧妙链接农技知识与国际表达,让劳动研学兼具国际范与科技感。
凤凰中心小学:学生参与生物医学研究员职业体验,在实验室协助完成细胞观察、数据分析等科研辅助工作,通过近距离接触射谱仪、显微镜操作等生物技术,不仅直观了解了医学研究的基本流程,更在实践中提升了精密操作能力,为科技劳动教育提供了生动案例。
劳动教育成为守护家园、亲近自然的生动课堂。
实验小学:湿地小卫士的生态实践。北校区的孩子们化身“湿地探索家”,他们手持网兜认真清理水域,细心观察水蜘蛛、负子虫等湿地生物,记录生态数据。当发现小虾在观察盒中欢快游动,孩子们脸上绽放灿烂笑容。这场寓教于乐的生态劳动课,让保护湿地的种子在亲身体验中深植心田。
新塍小学、世茂小学:指尖花艺里的自然美学。在朱家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场非遗东方传统插花活动芬芳四溢。专业花艺师传授“疏密有致、虚实相生”的东方美学,孩子们从花泥摆放、花枝修剪学起,全神贯注地创作花艺作品。当一件件融合自然之美的插花完成,劳动的成就感与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油然而生。
万红小学:百草园里的“小神农”奇遇。校园东隅的“百草园”是孩子们用汗水开垦的宝藏。从抡起铁耙平整板结的土地,到屏息凝神轻放薄荷幼苗,再到每日清晨抢在太阳前为“绿宝贝”浇水……孩子们在紫苏、艾草、鱼腥草的陪伴下,体验着生命守护的庄重。这份守护更延伸至创意实践——制作中草药香囊、拓印装饰画、绘制宣传手抄报,劳动的智慧与自然的馈赠在此交融。
东渡实验学校:以“绿化养护小能手”劳动周为载体,将生活赋能融入自然教育。低年级在植物认知中启蒙生命意识,中年级通过环保标语创作与废旧材料改造培养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高年级则在乔木输液、喷灌操作等专业化养护中掌握实用技能。学生在劳动中习得植物知识与园艺技巧,锤炼责任感与耐心,将“爱绿护绿”理念转化为日常行动,实现劳动技能与生活智慧的双重赋能。
非遗传承与劳动实践的深度融合,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
杨舍实验学校:学生在御窑博物馆体验千年织布技艺,亲手编织小挎包,过程中耐心专注、虚心请教,在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收获成长与难忘的文化体验,让传统技艺在儿童手中焕发生机。
梁丰高级中学高新区实验学校:构建“非遗传承+创意实践”课程体系,藤编经纬交织的收纳篮、红纸剪刻的现代窗花,彰显“以劳育美”的匠心。
劳动教育回归生活本源,让技能为成长筑基。
金港中心小学:学生暑假投身劳动实践,田间挥锄耕地、浇水灌溉亲近自然,厨房专注烹饪锻炼技能。多样劳动让他们走出书本,知耕耘不易、晓生活技能,以汗水换成长,暑假充实且有意义。
青龙小学:家庭劳动的“阶梯式”成长,学校精心设计分年级家庭劳动清单:低年级“书包整理小达人”学收纳;中年级“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照料绿植;高年级“感恩小厨师”为家人烹制饭菜、制定家庭劳动计划。高达98%的家庭参与率,让家校协同育人在劳动中绽放光彩。
白鹿小学: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开展“亲近自然,播种希望”田园劳动活动,孩子们走出教室跟着爷爷奶奶下田园,播种、浇水、除草并学习分辨菜苗与杂草。田间劳作让他们直观了解农作物生长周期,感受劳动艰辛与收获喜悦。
崇实初级中学:组织学生躬身田间体验耕作辛劳,深入工厂车间操作车床等设备。同学们在汗水中体会丰收不易,在机器轰鸣中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深刻理解了劳动的价值与亲情的厚重。
张家港市2025年“劳动周”以其丰富多元的“新样态”深刻诠释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